感染者案例
感染者就沒有權力擁有寶寶嗎?一對感染夫妻的艱難求子路與生命奇蹟
「我們不是故意感染的,我們和所有夫妻一樣,只是渴望能擁抱一個健康的寶寶。」——小雨
這本該是一個關於愛情結晶的幸福故事,卻因為一次婚檢報告,讓陳先生和小雨的婚姻蒙上了一層沉重的陰影。「梅毒感染者」——這個診斷像一道冰冷的枷鎖,將他們與普通人的生育之路無情地隔開。
一、求子路上的重重壁壘:一次次被拒絕
陳先生和小雨相識於微時,感情深厚。一次婚檢,如同晴天霹靂,兩人雙雙被確診感染梅毒。儘管經過規範治療,體內的梅毒螺旋體已被有效抑制(轉為血清固定狀態),但血液中梅毒抗體(TPPA)終生陽性,如同一個無法抹去的烙印。
當他們決定要一個孩子時,現實的殘酷才真正顯現。
「你們這情況,還是先別考慮要孩子了。」一位醫生語氣冷淡,甚至沒有抬頭多看他們一眼。
「抱歉,我們實驗室的防護條件達不到要求,處理不了你們的樣本。」一家機構委婉地將他們拒之門外。
甚至有機構要求他們提供額外的公證證明、簽署冗長的免責協議,並承擔高昂的「隔離操作費」。除了外界的不理解,他們還要承受來自家人的質疑與壓力——
「要孩子幹什麼?傳染怎麼辦?」
「這種情況生了也不安全。」
在那段漫長的時間裡,他們的希望被一次次澆滅。深夜,小雨哭著問丈夫:「我們只是想要一個自己的孩子,這難道是一種罪過嗎?」
二、在麗舍找到希望:不是拒絕,而是理解
幾乎在絕望的邊緣,他們在感染者互助群中聽到了「麗舍株式会社」的名字。抱著試一試的心態,他們聯繫了麗舍。電話那頭的顧問,沒有質疑、沒有冷漠,只是溫柔地說:「沒關係,我們先看看你們的情況。」
麗舍團隊在詳細了解兩人的病史後,立即為他們制定了詳細的感染控制與生育計畫,並安排赴國外就醫試管:
- 由感染科與生殖專家聯合評估病情與滴度;
- 制定專屬試管計畫與安全操作流程;
- 採卵、取精、胚胎培養、移植全程獨立區域操作;
- 提前預案所有潛在風險,嚴格實驗室防控標準。
同時,麗舍的顧問和醫生與他們進行了數次長時間的深入溝通,坦誠地分析所有可能的風險、成功率及後續孕期管理方案。
「醫生告訴我們,只要控制得好,我們有權利也有機會做父母。」小雨說,那一刻,她終於感受到尊重。
三、動搖與信任之間:差一點錯過奇蹟
在經過三個月的準備與治療後,他們正式啟動試管週期。過程比普通人複雜,檢查更多、環節更細致,但每一步都穩穩推進。
可隨著時間拉長,小雨的焦慮也一點點攀升。她幾乎每天都在微信上詢問顧問類似的問題:
「這個藥真的沒問題嗎?」
「實驗室真的能完全隔離開嗎?」
「萬一,我是說萬一失敗了怎麼辦?」
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理解這份焦慮背後的創傷,不厭其煩地,用最詳盡的數據和案例一次次解釋、安撫。
即便方案啟動後,那份深植心底的不信任感,仍讓他們險些再次偏離軌道。小雨甚至開始在網上搜尋各種「偏方」「快速轉陰療法」,並被一些「民間醫生」勸說停掉西藥,改用草藥調理。麗舍醫生反覆勸她:「請不要停藥,你的滴度還沒完全穩定。」但焦慮讓她猶豫,她偷偷停了藥,只想讓指標更「完美」。
結果,三週後復查,滴度反而上升。醫生只得緊急暫停週期。那天,小雨在診室裡哭了:「是不是我這輩子都當不了媽媽了?」麗舍顧問輕輕說:「你要相信科學,也要相信我們。奇蹟需要時間,更需要配合。」
在團隊的耐心溝通和陪伴下,小雨終於放下恐懼,重新回到規範治療。麗舍為他們啟用了最高級別的實驗室生物安全 protocols,從取卵、精子優化到胚胎培養、移植,所有流程均在獨立的無菌操作系統中完成。
當超聲屏幕上那個強而有力的胎心開始閃爍時,診室裡寂靜無聲,只有小雨和丈夫喜極而泣的哽咽。「我們等到了……終於等到了屬於我們的心跳。」
十月懷胎,一朝分娩。當響亮的啼哭聲劃破產房的寧靜,一個體重3.5公斤的健康男嬰來到了這個世界。新生兒梅毒檢測報告出來的那一刻,所有懸著的心徹底放下——「未感染」。
這個結果,是對所有偏見最有力的回擊,也是對科學和信任最好的嘉獎。
四、麗舍寄語:感染不是原罪,信任才是關鍵
他們的故事,不僅是一個家庭的圓滿,更是一個有力的證明:感染不是原罪,科學也從未拒絕愛與希望。
麗舍國際生殖中心想告訴每一位感染者家庭:感染者並不是沒有權利擁有寶寶。只要病情得到控制、遵醫囑治療,並在安全可控的技術體系下進行輔助生殖,完全有機會實現健康生育。
但我們也必須提醒——在這過程中,感染者一定要:
- 全程配合醫生的安排;
- 保持溝通耐心,信任專業判斷;
- 避免焦慮和擅自更改方案;
- 按時復查、規範服藥,確保所有環節安全無誤。
醫學可以解決風險,但配合與信任,才是讓生命順利誕生的關鍵。感染者並非被排除在幸福之外的人群,他們同樣有資格擁有愛情、婚姻和孩子。